当前位置: 首 页 ? 专题专栏 ? 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 正文 |
距离2023年只有18个自然日。回顾即将结束的2022年,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
俄乌战争在年初的爆发,直接导致汽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飞涨;卡塔尔世界杯大赛,又让全球的焦点聚焦在这个凭借天然气而爆发的中东小国;中国在年底对疫情防控的优化措施,直接点燃了经济复苏的苗头。
在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历史性的标志时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如此生动而深刻的改变着每一个平凡的我们。我今天,想在这里跟你从另一个角度,探索一个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此刻以及未来的行业,甚至可以说直接颠覆人类本身作为碳基生活本质的行业——碳中和。
从原始人类的钻木取火开始,人类文明的进化进程就注定围绕着一个核心的底层逻辑——能源革新。从钻木取火到木材,再到煤炭和石油,再进化到如今太阳能、风能、水电、氢能、核聚变等各种新能源,人类始终在能源这个核心命题上不停探索、不停尝试。
今天的我们,正有幸亲历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能源革新时代。更幸运的是,我们作为中国人,将一起见证,中国在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能源革新之中,将重新站在人类历史的高点。
2023年,疫情后的中国,经济将会复苏,全球能源革新(碳中和)叠加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和发展,将会带来诸多行业的变革和机遇。
人类的能源利用历史伴随着文明的进程。100多万年前开始学会使用火,人类进入了烧树叶柴火的农业文明,和动物有了区别。
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新,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伴随着的是煤炭的广泛使用和蒸汽机的发明。
19世纪到20世纪,电的发明及电气化机器的应用,以及石油能源的广泛开采和使用,人类进入了蓬勃发展的20世纪后半叶,全球也建立以基于石油美元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
工业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飙升,引发了全球变暖的忧虑。以数字化、智能化的第三次工业革新正在进行。
而新冠疫情和中美两国贸易纠葛,也正在引起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博弈。这多重因素叠加,引发全球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类高碳一次性能源的替代和优化需求,也就引出了以碳中和为全球目标的新一轮能源革新,这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种变局,会大大降低石油、煤炭这类一次性能源的使用率,催生以太阳能、风能、水力、核能、氢能等为代表的可持续能源及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和使用。
每一次能源革新,都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大飞跃。而这种可持续能源的使用,会带来哪些产业机会和变化呢?2020年到2021年,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让我们见识到了特斯拉和我国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股票上涨,可以预见的是,这些仅仅是受能源革新影响的众多行业中的一小部分企业,如果能够看到即将到来的能源革新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也许可能可以把握到沙巴体育app:的财富密码!
有很多报告和新闻已经把国际社会为什么要进行碳中和,碳中和的目标以及未来路径进行了探讨,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总之,为了让地球不再发烧,降低极端气候和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各种风险和经济损失,全球各国通过过去二十年的共同努力达成协议:
力争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
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
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一直有按计划完成自己发展目标的优良习惯。每一个5年规划基本上都能圆满完成,而且在2020年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2021年也完成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为了和国际社会一起完成“碳中和”这目标,中国也提出了自己在全面发展现代化社会之外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这一目标非常负责任,毕竟我们进入工业化的时间并不久。
虽然中国的碳排放在近年来不断提升,现阶段的碳排放占全球的28%左右,但看历史数据,我们的累积碳排放远远低于美国和欧盟这些已经发展过了的国家。不过,“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两个目标,其实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可以完成的目标。
我国2020年碳排放总量为102.51亿吨,从行业来看,来自电力/供热(40%)、制造/施工及工业(20%)、工业加工过程(9%)、交通运输(7%)这四大领域的碳排放就占了76%。未来的减碳和能源替代/优化,肯定会主要发生在这些领域。
另外,通过能源结构可以看到,中国消耗的主要能源是57%的煤炭和20%的石油。这些都属于一次性不可再生能源,含有大量的碳元素,也是中国绝大多数碳排放的来源。未来的煤炭和石油的使用会大大降低,所以这方面的行业和企业投资会逐步消失。
在未来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升级过程中,中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从电力发电结构来看,2019年中国的发电装机总量在20.1亿千瓦,火力发电占据了59%的比重。未来火力发电的比重会逐步降低。
根据《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未来的碳达峰会在109亿吨(2030年前),而到2050年,全社会碳排放降至13.8亿吨,在2060年进入碳中和,即净零排放。
碳中和是个很简单的公式,即人类活动的碳排放减去人类进行的碳吸收,最终得到零排放,即人类活动不断全球的碳循环产生影响。在这一个过程中,有很多行业会发生变革,其实会影响到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
在现有的碳排放的领域:电力、能源、工业生产、建筑、交通、农业等碳排放大户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降低碳排放。
在碳吸收这一步,会大力发展生态碳汇、碳捕捉和碳储存等行业。碳汇就是通过人工的植树造林或者人工养殖藻类或红树林等海洋固碳的方式,通过生态的方式把二氧化碳吸收固定。
另外,零碳生活方式也会被大力发展和推广,就是人类的生活本身不产生碳排放。
同时,配套行业中,金融、法律、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等领域,会有与碳中和相关的种种应用、服务和平台诞生。
这些领域,有些已经在发展。例如,作为基础能源领域,中国已经在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电力,以及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新能源乘用车这一块。但其实,还有沙巴体育app:更广更深的投资机会。
1、电力领域
能源革新的基础就是在电力部门,是其它领域减碳的基础。未来碳中和阶段,光伏、风电将成为最大的电力来源,但水电、核电、气电以及生物质来源的电力将会成为有效补充:
1)光伏光伏一体化产业链、分布式光伏产业链、光伏发电中硅片和电池片技术提升、新光伏材料钙钛矿技术、光热发电技术、太阳能电池材料等。
这一领域的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包括:
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天合光能、东方日升、中环股份、通威股份、保利协鑫、天宏瑞科、新疆大全、上机数控、京运通、环太集团、锦州阳光、无锡尚德、林洋能源、太阳能、正泰电器、中来股份、迈为股份、金展股份、捷佳伟创、金博股份、福莱特、Sunrun/RUN、Tesla/TSLA、Sunpower/SPWR。
2)风电
陆上风电的大功率风机、大尺寸叶片开发、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进一步成本降低以及浮式风电技术的商业化。
这一领域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有:金风科技、明阳智能。
3)电网
可接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电网改造、微网系统和分布式发电、特高压电力输送系统、柔性交流直流输电技术。
这一领域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有:国电南瑞、国信网通。
4)储能
短、中、长期储能技术、大规模储能技术、分布式储能设备和技术、抽蓄和电化学技术、氢储能技术
这一领域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亿纬锂能、国轩高科、阳光电源、欣旺达、南都电源
5)电力管理
电力监测、管理、调度信息体系、电-碳市场管理体系、虚拟能源货币、其他电力来源如燃气、燃氢和光热发电技术、海洋能、混合燃料发电、新一代核电技术等
这一领域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有:长江电力、龙源电力916HK、大唐新能源1798HK、中广核电力1816HK/003816、东方电气、开山股份、新奥股份
2、交通领域
1)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
新能源汽车(乘用车、货运车):及时辅助以及出行服务需求、整车数字化、在线化功能延展需求,日常社交类服务功能,工作相关服务类功能等;
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上游产业链:
感知系统(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精地图、定位),控制系统(算法、芯片、操作系统),通讯系统(电子电器构架、云平台);
中游产业:
执行系统(ADAS执行、智能中控、语音交互),整车制造(传统汽车、新型汽车);
下游产业:
运营维护(开发测试、出行服务、物流服务),二手车服务及平台等、智能停车管理、汽车拆解及电池材料回收、交通通勤管理;
3)城市公共交通的电气化、智能化、共享化、无人化:
公共汽车、消防车、急救车、出租车、物流车辆、智能清洁车、智能轮渡、智能车路协同系统
4)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智能公路、充电桩、充电及换电装置、无缝衔接交通枢纽等
5)氢能和生物质燃料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氢燃料电动汽车、生物质能燃料航运等
6)智能低碳铁路建设和改造
7)海运和航空领域的低碳技术创新:
电动飞机、电动轮船、智能码头、空港等
3、工业领域
1)工业节能技术
2)工业领域电气化和设备改进
3)工业余热、余压、余气回收利用技术
4)钢铁行业更大比例的废钢利用和电弧炉应用
5)电炉钢、氢能炼钢技术
6)氢能和生物能炼钢技术进步
7)水泥生产石灰石熟料替代技术
8)电制氢、氨、甲烷、甲醇等电制燃料及原料技术
这一领域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有:中材节能、华宏科技
9)废钢、再生铝、废纸、废塑料等材料的循环利用再生
10)生物基材料替代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这一领域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有:金发科技、三联虹普
4、建筑领域
1)建筑节能改造:新型保温材料、涂料、节能门窗和玻璃、绿色照明、智能家电、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
2)零碳建筑:电气化和多能互补系统
3)零碳采暖和制冷系统:电力采暖、氢能采暖、蓄热式电锅炉、热泵技术
4)建筑材料的零碳化
5)农村住宅节能减碳改造:分布式光伏发电结合住宅、生物质代替煤等;这一领域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有:森特股份、精工钢构、瑞和股份、维业股份、东方雨虹、亚玛顿、鸿路钢构、双良节能、亚士创能
5、农业领域
1)气候智能型农业
2)化肥和畜禽养殖排放相关减排技术
3)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和奶制品
4)人造肉
5)精准农业
6)基因编辑
7)垂直农业、水产养殖
6、碳吸收领域
1)林业碳汇、海洋碳汇
2)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
3)直接空气碳捕集(DAC)
4)生物质碳捕集与封存(BECCS)
5)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碳汇(LULUCF)
6)光伏治沙
7)植树造林
7、信息技术与数字化领域
1)智慧建筑
2)智慧能源
3)智慧生活方式与健康
4)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
5)智慧农业
6)智慧制造
7)智慧物流
8、金融领域
碳交易市场、跨省跨国电力交易市场、绿色金融与投资工具、风险投资和管理等
9、其他未来新兴产业
零碳、知识密集型等产业
投资有风险,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上一条:梅德文:全国碳市场企业达万家!
下一条:沙巴体育app_沙巴体育平台-官网:愿同海合会国家加强氢能、储能、风电光伏、智能电网等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合作!
【关闭】
沙巴体育app_沙巴体育平台-官网主办 包头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承办 | |
![]() ![]() 蒙公网安备 15020702000161号 ![]() |